0是一所具有光榮歷史和優良傳統的省級優撫醫院,始建於1951年1月,隸屬於河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為全省復退軍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治療、康復和巡診醫療服務,完成優撫對象醫療保障,同時向社會全面開放。 
康復醫學科(社工科)設立於2016年4月,是一個集康復、社會工作、評估、治療、訓練、娛樂多學科多專業為一體的綜合性治療科室,是醫院的特色科室之一。2也是河南省最早開展精神健康社會工作服務的精神病專科醫院,曾榮獲“全國社會工作服務示範單位”榮譽稱號。
人員配備 該科室是一支隊伍配置合理,康復治療技術成熟,富有合作精神的專業康復團隊。現有專職工作人員10人,其中正高級職稱1人,副高級職稱1人,中級職稱4人,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2人。 其中,李曉芳主任對精神疾病的治療及康復積累了豐富的診治經驗,帶領團隊共同樹立終身學習理念,瞄準前沿、著眼應用,不斷更新知識、改進技術,提升康復、科研、教學水平,提高醫學科技創新能力,為促進醫院健康快速發展貢獻力量。
科室配備的物理治療設備 1.計算機認知行為矯正治療:通過一系列矯治任務來提高患者解決問題和處理信息能力的系統矯治方法,主要針對輕度認知障礙廣泛存在的多個方面的認知功能缺陷,以增進患者的認知活動水平。 2.團體生物反饋治療:通過生物反饋儀調整身心狀態,強化個體的正向行為,建立固化的動力定型,提高個體自主神經系統活性及平衡性,幫助個體提升自我認知和心理調適能力,最終使個體恢復正常的心理功能。適應焦慮症、抑鬱症、精神分裂症康復期、睡眠障礙等的康復治療。 3.體感音樂治療:通過聽覺和振動覺相結合,借助體感音樂治療椅,通過“骨傳導作用”和心理、生理的雙重刺激,短時間內激活大腦中樞,讓患者在安靜、輕鬆地環境中充分的放鬆身心,從而實現身心自我愈療。

康復治療特色 該科採用精神科醫師、護士、康復治療師、音樂治療師和社會工作者組成的精神康復多學科團隊聯合工作模式,根據患者病情,在傳統藥物治療基礎上,結合系列專業治療技術進行,提高患者的基本生活能力、勞動技能以及人際交往、社會適應能力,促進功能恢復。 
1、手工(繪畫)治療:定期組織患者開展手工摺紙、彩色圖畫、橡皮泥等簡單工藝製作,使患者學會用腦、動手、手腦配合,患者通過參與手工製作活動,不僅能訓練手的靈活性而且能夠幫助精神患者恢復生活和工作的信心,達到團體繪畫心理治療的預期效果 ,助力患者身心康復。 2、書法訓練治療:通過一支筆、一張紙,展示出患者們內心深處不易察覺的想法認知,內心積壓的負面情緒得以釋放。 3、閱讀分享訓練:定期組織患者開展讀書日活動,為患者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使患者靜下心來讀書,用心靈去感受,領悟讀書的快樂,培養患者養成讀書的良好習慣,豐富患者的住院生活,給予患者更多的心靈慰藉和人文關懷。 4、舞動治療:運用舞蹈活動促進個體情緒、身體、認知和社會整合的心理療法,促進患者生理、心理、情感、認知和社交的整合,把之前很多言語不能表達的情緒宣泄出來,回歸到正常生活。

5.團體音樂治療:運用音樂特有的生理、心理效應,使患者在音樂治療師的共同參與下,達到減緩疾病、恢復身心健康的目的。團體音樂治療為患者提供給一個“小社會”環境,使患者在活動中與參與成員以及治療師形成一個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的互動治療關係,彼此互相影響著行為和心理活動,通過治療使參與者逐步調整自己的角色,控制自己的不適行為。團體音樂治療適合理解障礙、情感接收障礙、社交障礙、溝通障礙等人群。 6.團體小組工作治療:依據社會工作專業方法——小組工作開展的一項康複活動,以團體(小組)為對象,將適宜的團體游戲運用到精神科康複活動中,將社會工作內容與游戲活動有機結合,使患者從參與互動中直接獲得興趣性體驗、自主性體驗、愉悅性體驗和成就感體驗。 7.生活技能訓練:運用行為治療的原則,訓練患者自我照顧的能力,訓練處理家務的能力,藥物管理能力等。通過生活技能訓練使患者在自我服務性方面獲得改善,增強其生活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8:手鼓演奏訓練:手鼓演奏兼具音樂治療和音樂教育的雙重特點,分別通過即興演奏和規範演奏的實踐,促進隊員多元能力的恢復和發展,增強肢体協調性,豐富患者的音樂體驗,提高其自信心和行動力,並實現他們對團體的信任感和歸屬感。 9.合唱訓練:治療師評定患者社會功能水平情況後選擇合唱人員,帶領大家完成作品欣賞、發聲練習、樂理知識學習、歌曲訓練等步驟。通過治療,使患者學會如何與他人進行聲音上的配合、辨別不同節奏和多聲部旋律、多種風格音樂欣賞和個人情感表達,患者也在合唱關係的需求與和聲中聲波共振得到滿足。 10.農療基地訓練:為充分發揮醫院的康復醫養功能,進一步提升服務退役軍人的服務水平,拓展戶外康復場地,醫院為住院的退役軍人休養員打造了占地面積10畝的“榮康農療基地”,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成為患者康復的“桃花源”。 11.社會工作服務:通過個案管理、小組活動等專業方法,鏈接社會資源,延長服務路徑,拓寬服務範圍,為患者及家屬賦能,增強社會支持促進社會功能更快恢復。

12.定期在院內舉辦大型文體活動,如趣味運動會、健身操比賽、歌詠比賽、手工製作大賽和知識競賽等,豐富住院患者的住院生活,鞏固康復治療效果,受到廣大病友的歡迎。 服務理念 以真誠撫慰患者心靈,把溫暖帶給家庭,用愛心奉獻社會。
未來目標 以“助人自助”為核心理念,突出精神康復特色,用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助力2三級醫院以及全國區域性重點優撫醫院創建,為患者們築起“精神綠洲 ”,打造“榮康”品牌。
科室人員風采 
李曉芳 康復醫學科(社工科)科長 主任醫師,中華醫學會會員,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心理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河南省殘疾人康復協會精神障礙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洛陽市殘疾人康復服務精神殘疾資源庫專家。畢業於河南醫科大學,從事精神科臨床醫療工作三十年,擅長用綜合療法治療精神科疾病,發表國家級論文二十餘篇,近年來與團隊成員一起深入發掘住院患者的優勢,充分利用各種技能訓練減輕精神疾病對患者功能的影響,用精神康復之光照亮精神疾病患者的前行方向。 坐診時間:周二下午 周五上午

郭丁業 康復醫學科(社工科)副科長 社會工作專業碩士研究生學歷,中級社工師,畢業於鄭州輕工業大學社會工作專業,從事精神健康社會工作14年,具有豐富的社會工作理論及實務經驗,曾獲得民政部首屆全國優秀專業社會工作服務項目三等獎。 
王亦優 康復醫學科(社工科)護士長 主管護師,心理咨詢師,健康管理師,中華護理學會洛陽市護理學會分會員。本科學歷,畢業於鄭州大學,從事精神科臨床護理、管理、教學工作近30年,撰寫專業論文多篇。對抑鬱症、焦慮症、精神分裂症等常見的精神疾病康復護理指導有著豐富的經驗。 
張孟蘭(醫務社工) 碩士研究生,中級社工師,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工作專業,從事精神健康社會工作一線服務多年,擅長通過開展小組活動使患者借助集體活動來促進自身行為的改變、社會功能的恢復和發展。 
王波(醫務社工) 本科學歷,畢業於洛陽師範學院音樂學專業,中級社工師,主要從事精神康復領域內的音樂治療相關工作,治療中運用音樂治療、音樂教育和音樂表演等多種方式,滿足患者精神康復和娛樂等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