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4日至7月30日是第5個老年健康宣傳周,今年的主題是“科學健身助力老年健康”。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時段,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的機能都在慢慢退化,免疫力逐漸降低,更需要巧妙應對,才能安然度過三伏天。老年朋友們在這樣的季節里養生方面需要註意點啥。
室內艾熏防蚊防感冒 艾葉性味辛苦、溫,入肝、脾、腎經,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祛風止癢之功。室內熏艾條有預防流感,提高免疫力,去異味驅蚊等。
⑴預防流感:室內熏艾條,其造成的艾煙對室內空氣質量具有消毒滅菌的實際效果,尤其是對感冒病毒、單純皰疹病毒有非常好的抑制效果;有著抗支原體肺炎作用。 ⑵提高免疫力:室內熏艾條,能明顯提升身體丙種球蛋白,提高免疫力。 ⑶去異味驅蚊:室內熏艾條也有去除異味、驅逐蚊子等實際效果。 艾葉煙薰是一種簡便易行的防疫法,實驗研究表明,每平方米而積取艾葉1-5克進行煙熏30-60分,即可對居室起到消毒殺菌作用。除此之外,熏艾還能防蚊馭蟲,可使人免除夏季被蚊蟲叮咬之苦。 艾條熏房間以後,室內要通風換氣,能夠防止對艾灸味道比較敏感的群體造成呼吸系統不適感。
曬伏薑與喝伏茶 自古以來,民間有大暑曬伏薑、喝伏茶的習俗:伏薑是三伏天時人們把生薑切片或者榨汁後與紅糖攪拌在一起,裝入容器中蒙上紗布,於太陽下晾曬;充分融合後食用,對老寒胃,傷風咳嗽等有奇效,並有溫暖保健的功效。伏茶,顧名思義,是三伏天喝的茶,一般由金銀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藥煮成的茶水,主要放在路邊,給來往路人飲用,具有清熱防暑,生津解渴功效,為大暑時節戶外活動、出行的一種防暑保障。 
從曬伏薑與喝伏茶的風俗我們可以明瞭大暑的養生要防暑熱,補充水分,又要保護脾胃,預防寒涼傷脾胃。在戶外活動勞動人員註重喝伏茶,保持充分水分又清外來暑熱;室內工作者更應該曬伏薑,尤其長時間在空調室內人員,溫養脾胃,保護好脾胃臟器功能。
防暑祛濕是重點
大暑時人經常會感到酷熱難耐,潮濕悶熱的天氣極易引起中暑和感中濕邪。暑濕之邪,相伴而生;大暑最熱天,物極而反,大暑過後天氣逐漸轉涼,如若濕留體內遇風寒形成風濕、寒濕引起周身疼痛、關節疼痛等疾病。因此,此節氣防暑祛濕是養生重點。 大暑時節還應謹防“因暑貪涼”。大暑雖酷熱難耐,但不可不顧自身體質一味貪涼,這樣的行為容易受到寒氣的侵襲,從而引起熱傷風、關節痛、面癱、腹瀉等癥狀。明代汪綺石在《理虛元鑒》里指出:“夏防暑熱,又防因暑取涼”,天氣炎熱,人體出汗較多,毛孔處於開放狀態,此時機體最易受外邪侵襲。因此人們在避暑的同時不能過分貪涼,否則會因貪圖一時舒服而傷及人體陽氣;再者飲食忌貪涼,如經常吃冷飲,從冰箱里拿出來東西就吃等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三伏天正是冬病夏治好時節,適合的群體要繼續按時貼敷三伏貼,防治冬病。
會喝水,喝水學問多 炎炎夏日,人體大量出汗,體內水分、鹽分減少,身體容易嚴重缺少水分,從而出現中暑,補充體內失掉的水分和鹽分非常重要。但喝水也有學問,為瞭解渴,有人一次性飲水過多,殊不知這樣會增加心臟負擔,使血液濃度快速下降,甚至出現心慌、氣短、出虛汗等現象。所以,炎熱季節,渴極了應先喝少量的水,停一會兒再喝,少量多次,並飲用溫開水,淡鹽水,而非冰水。《傷寒雜病論》有雲:“…大汗出…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 …以飲水多,必心下悸”。汗出過多喝水應該遵循“小口慢喝、不渴常喝”的原則,多飲暖水益消暑。避免大口灌飲,這樣既可防止食欲減退,又可避免引起大量水分停胃形成水濕之邪。
西瓜與黃瓜 
西瓜與黃瓜是暑期應季且美味的瓜果。西瓜皮寒,紅壤性熱,水分大,解渴解暑、不傷胃。西瓜的原產地是在非洲熱帶的乾旱沙漠地帶,說明其水分豐富解渴,《日用本草》記載西瓜富含多種維生素,具有平衡血壓、調節心臟功能的作用。“夏日吃西瓜,藥物不用抓”,民間這句俗語反映了西瓜的藥用價值。王禎在《農書》中說西瓜“食之如醍醐灌頂,甘露沁心”,表達了西瓜清爽解渴、甘甜潤肺的價值。 
黃瓜性涼味甘,消暑解熱,緩解口乾咽燥。《本草拾遺》中提到黃瓜中含有的葫蘆素C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功能的作用,可達到抗腫瘤的目的,還可治療慢性肝炎。黃瓜不但營養豐富,而且具有保健功效,且具有一定潔膚增白、祛斑抗皺、護膚防衰、消炎療傷等功效而享有“廚房中的美容劑”的美譽。還有清口氣,益腎臟、排毒防便秘等功效。
編輯:宣傳科 |